台灣首家女性理財論壇

標題: 並非“旱澇保收” 銀行理財產品披露存明顯不足 [打印本頁]

作者: admin    時間: 2021-11-1 13:24
標題: 並非“旱澇保收” 銀行理財產品披露存明顯不足
股市跌荡放诞升沉,很多風險經受能力較低的金融消費者將錢轉投向“相對靠譜”的銀行理財產品,自以為是進了“旱澇保收”的保險箱。

但《經濟參考報》記者近來調查發現,銀行理財“竹籃吊水一場空”的事務時有發生。信息不對稱、違規操作、“龐氏騙局”已成為隱藏在銀行理財領域的三大圈套。在金融理財產品結構日趋復雜的情況下,理財產品投資進展表露也在深度、廣度、跨度上存明顯不足。

  “理財產品”成為了基金

  消費者陷巨虧維權艱難

近日,某銀行上海真新支行的很多金融消費者反应,2013年九、10月間在這家網點理財經理的推薦下購買了一款收益率高達11%的“理財產品”,利钱按季度付出,但從2014年9月起,利钱就沒有到賬,產品到期後被告诉本金也全沒了,很多人損失達幾百萬。

上海市民俞密斯就是此中之一。據俞密斯介紹,2013年10月21日,她在該銀行上海真新支行簽約,購買了一款預期年化收益率為11%的“理財產品”。該產品為100萬元起售,由於是俞密斯相識十多年的銀行理財經理朱某推薦的,俞密斯绝不猶豫地投了200萬元,“她告訴我,針對VIP客戶,保証保本保息。隨後,我在銀行大廳裡進行的網銀轉賬。”俞密斯回憶說。

但記者卻發現,該網銀轉賬憑証顯示收款方為上海某投資辦理中间,合同上的题名蓋的也是該投資辦理中间的章。事實上,很多投資者在簽署合同時並沒有留心這份合同並非出自銀行。

根據賬戶倒查,這些消費者實際購買的是一家基金公司銷售的產品。這款有限合股產品重要投向江西九江的一處房地產項目,項目從客岁下半年起就開始爛尾,今朝開發商已經撤走,基金公司正在聯系其他接盤方。

對此,涉事銀行暗示,這款產品與其無關,稱“並非銀行的理財產品也不是銀行的代銷產品”。

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律師高義廣接管採訪時暗示:“合同上沒有銀行签名,從概况來看,銀行彷佛跟此事無關。但假设沒有銀行內部人員默許或‘幫忙’牽線,要想在辦理嚴格的銀行網點內,冠冕堂皇推銷理財產品,乃至拉客戶簽約,真有那麼轻易嗎?比年來,受佣金回扣誘惑,一線銀行客戶經理做‘私單’已不是個別現象,以前銀監會還專門開展過大面積排查,但因過後舉証困難,最後隻有極少數投資者能維權樂成。”

  信息不對稱、違規操作、“龐氏騙局”成三大圈套

記者採訪發現,在繁榮發展的銀行理財市場暗地里,存在很多鑽法令空子、乃至違法的行為。归纳综合起來,信息不對稱、違規操作、“龐氏騙局”已成為隱藏在銀行理財領域的三大圈套。

圈套一,部門從業人員違法操作。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钻研所钻研員閆彥明暗示,比年來,頻繁出現一些商業銀行的基層行擅自銷售未與銀行簽約產品的違規現象。如從2011年起,某銀行鄭州黃河路支行的一名前副行長等人以超過銀行同期利率數十倍的高額回報,向多位銀行客戶銷售“理財產品”數千萬元,再將吸納到的資金通過“發放高利貸”取利,但由於資金鏈斷裂而“東窗事發”。至2013年4月,約有110多名銀行客戶的4000萬元無法追回。閆彥明暗示,銀行事情人員打著理財產品的幌子,聲稱將把籌集到的資金投向企業貨款、匯票等領域,乃至保証該“理財項目”的平安性和高收益性,這對廣大投資者而言極具利诱性,這也反应出銀行機構存在嚴重的辦理缝隙。

圈套二,操纵信息不對稱“欺瞞客戶”。如2014年,某銀行一款“養老金橙養老保障辦理產品”因預期年化收益率宣稱為5.7%至6.8%而遭到客戶熱捧。但實際上,該產品並非銀行理財產品,而是保險理財產品﹔但該銀行不僅沒有揭露該信息,在銷售過程中,部門銷售人員更將其解釋為“某銀行理財產品”。此外,還有部門銀行機構將理財產品包裝成風險低、回報高的銀行存款替换品,而掩蓋其作為投資產品的風險性﹔還有部門銀行機除蟎產品推薦,構操纵信息優勢制造霸王條款,提出浮動收益產品“超過預期年化收益率的最高部門,作為銀行的辦理費用”。

圈套三,“龐氏騙局”。有專家暗示,廣義而言,很多理財產品都屬於“影子銀行”范躊養生,,而在監管不足的環境下,眾多金融機構實際上都參與了“龐氏騙局”的制造——俗語講,就是“拆東牆補西牆”與“白手套白狼”。閆彥明稱,在操作中,銀行常常將各類理財產品的資金放到一個資金池裡,而非為每款理財產品單獨設賬。操纵分歧“資金池”的期間錯位,會构成一個日趨增大的穩定“資金池”,銀行則可操纵“發新償舊”機制來靈活運作該資金。一旦資金鏈出現問題,將會給投資者帶來較大的風險,而這類風險是隱性的。

  理財產品結構復雜正加大投資風險

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近日發布的《2010-2014年金融商事審判白皮書》顯示,金融理財產品結構復雜正加大投資風險。商業銀行發行理財產品,特别是外資銀行代客境外理財產品,具备結構復雜、高度虛擬化和衍生化的特點。作為主導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在傳統的固定收益計劃中嵌入了金融衍生东西,與境外市場信誉、匯率、利率、股票或指數、乃至商品(黃金、煤油)等連接標的資產價格波動相挂鉤。這類產品雖可能晋升收益程度,但同時也不成防止地增強了買卖結果的波動性,使缺少投資經驗的國內投資者面臨較大的虧損風險。

好比,在周某訴某外資銀行拜托理財合同糾紛一案中,銀行發行非保本型理財產品,投資的是香港股票挂鉤可轉換結構性票據,發行人是某銀行倫敦分行,境外托管人是某美資銀行,並與4隻香港股票挂鉤。後周某遭受投資虧損,認為銀行先以高額收益進行誘導,後亦未審慎理財,遂起訴请求銀行還本付息。

在金融理財產品結構日趋復雜的情況下,理財產品投資進展表露卻存在三大不足。案件承辦法官暗示,起首是信息表露的深度不足。某些銀行在銷售新型金融衍生產品時,未向客戶彻底、詳細表露理財資金的投資標的、投資比例、產品費用等首要信息,也未及時表露對投資收益產生重大影響的突發事務。好比,在許某訴某外資銀行財產損害賠償糾紛一案中,許某購買了厄瓜多爾國債後,銀行屡次向許某供给錯誤價格並借機高買低賣,在厄瓜多爾當局違約前夜,該國債價格劇跌,銀行又勸說許某以低於贖回價的價格進行拋售,致許某蒙受庞大損失。後許某得悉厄瓜多爾當局多年前就曾發生國債違約,而銀行卻從未告诉相關風險。

其次是信息表露的廣度不足。如在某“漲跌雙贏”合約理財產品中,銀行僅對“當前匯率±0.1”下0.05%至5%的收益率做了圖解說明,而未標明更大匯率變化下收益為零的情況高雄借錢, 。

别的,信息表露的跨度不足。某些挂鉤國際金融市場的銀行理財產品時刻處於變動中,具备類股票產品的性質,而股票除年報、半年報、季報等定時信息表露外,還有不定時的重大事項表露,覆蓋了股票發展的全過程,理財產品則缺少相應的時間跨度。

  加速推動金融監管束度完美

記者採訪發現,由於我國的理財產品種類繁多,触及的金融行業、准金融行業也比較多,而現行法令體系在金融創新眼前顯得很是亏弱,這就必要加速推動金融監管束度完美,同時提高法令法規頒布的及時性。

閆彥明認為,從理財產品的監管現狀來看,呈現“板塊化”、“碎片化”問題,即“一行三會”和外匯辦理局的監管實行分業監管,晦气於從全局角度對理財產品市場的規范性作出規定﹔各部門出台的規章條款也呈現碎片化,難以成體系。

綜合業內專家意見,今朝急迫必要加速完美的,一是由各監管部門推出具备系統約束性的《理財產品分級分類辦理辦法》《理財產品信息表露准則》《理財產品合同規范》等相關文件,為市場的規范發展供给法令轨制保障﹔二是由監管部門牽頭创建完美理財產品數據統計轨制,動態把握各類理財產品的信息,並及時發現、處置問題﹔三是加速钻研現行法令法規的修訂事情。比方,我國《商業銀行法》規定,淡斑方法,商業銀行在中國境內不得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除非有國務院的特批。但銀行機構可以通過表外的“資金池”變相操作,若何通過法津轨制確保銀行機構创建理財產品風險隔離機制,必要對現有法令進行修訂。

别的,閆彥明号令應借鑒美、歐國家經驗,加強投資者保護,摸索创建專門的投資者權益保護機構、對違規機構施以嚴厲處罰、创建受害投資者補償基金等等舉措。好比美國建立了“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A),將分离於各部門機構手中的触及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職權加以統一,其主旨是幫助消費者獲取簡潔清楚的信息,幫助创建面向消費者的公允、有用及富有創新性的金融服務市場,和晋升消費者獲取金融服務的能力。

而作為金融消費者,專家提示,應樹立正確的風險收益觀,轉變銀行理財產品“無風險高收益”的錯誤觀念,購買合适本身風險經受能力的金融理財產品。對以銀行理財產品為名誤導銷售的保險產品或其他違規產品,消費者亦應仔細辨別,一切條款以書面合同為准。




歡迎光臨 台灣首家女性理財論壇 (http://www.twli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